联系我们
公司名称:欧陆农产品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云南省欧陆注册农产品有限公司
电话:18836214566
传真:400-022-3299
邮箱:595588519@qq.com
集团网址:http://www.zmthr.com/
经营范围
新闻中心
 
内容详情
皇马注册-平台注册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3-17 23:57   

  皇马注册-平台注册首页食用菌产业自2015年列入《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方案》后,通过各方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食用菌从“小蘑菇”逐步发展为“大产业”,正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农民增收脱贫好项目,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特色产业,成为生态循环农业的亮点产业。

  据统计,2015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食用菌鲜品总产量127.95万吨、总产值109.63亿元,其中总产值超额完成105亿元目标的4.41%。2016年度总产量128.64万吨、总产值115.26亿元,分别比2015年度增长0.54%和5.14%,其中总产值提前超额完成2017年度110亿元的目标。截至2017年9月底,预计全区完成总产量90万吨、总产值76亿元,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产量140万吨的64.29%和目标产值110亿元的69.09%。

  一是品种多样性提升,珍稀药用品种增速快。2016年广西继续示范推广双孢蘑菇、平菇、香菇、秀珍菇、毛木耳等20个传统优良品种,同时引进试种紫灵芝、猴头菇、猪肚菇、玉木耳、灰树花等新特优稀品种(菌株)76个,比2015年45个增加31个,增加68.89%。其中猴头菇、灵芝等经济价值高的食药用菌产量同比涨幅分别达到1520.25%和30.71%,涨幅位居全区前三名。特色品种范围、品质结构的充实优化,提升了产品有效供给水平。

  二是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品质,单位产值涨幅大。2015年度全区食用菌鲜品每吨产值为8568.19元,2016年度为8959.89元,平均每吨食用菌产品的产值增加了391.7元,折射出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食用菌产业转变发展思路,由注重产量到“质、量”并重转型升级的新趋势。

  三是打造特色产品,品牌影响力提升。初步调查,2016年全区食用菌产品新增注册商标7个,与上年持平;2017年新增注册商标7个。积极打造横县双孢蘑菇、宜州桑枝秀珍菇、贺州黑木耳等地方特色品牌。2016年昭平县天润仙回食用菌有限公司生产的仙回牌黑木耳、2017年广西绿霖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帽山”牌杏鲍菇荣获当年度“广西名牌产品”称号。

  品种品质品牌的不断提升,推动了全区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一是食用菌总产量总产值保持“双百”,实现“十二连增”。广西壮族自治区食用菌总产量总产值已连续四年保持“双百”,分别比2005年度增长279%和785%,实现了喜人的“十二连增”。其中双孢蘑菇、桑枝食用菌、红椎菌等品种产量多年位居全国前三名。2015年度双孢蘑菇排名第二,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红椎菌产量多年居全国第一,2015年度产量为4772.03吨,全国10朵红椎菌至少有8朵来自广西。

  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已初步形成双孢蘑菇、香菇、木耳、平菇、桑枝食用菌、草菇等中高温菇共六大优势产区,产业逐步向资源优势区域聚集。2016年度全区食用菌栽培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县(市、区)有36个,超过全区县级总数的三分之一;产量超1万吨的有24个,产值过1亿元的有27个。

  三是产业效益良好,从业者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2016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食用菌从业者超过50万人,其中菇农将近19万人。依统计数据计算,从业者人均收入2.30万元,比2015年度1.85万元增加0.45万元,增加24.32%。

  今年初调查,2016年食用菌产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54个贫困县实现100%全覆盖,覆盖了229个乡镇681个村屯47000多人,其中贫困户12400多户;合计生产面积3770万平方米,鲜品产量26万吨,产值23亿元,其中参与食用菌生产的贫困户人均收入约5000元,助农增收脱贫效果显著。

  广西壮族自治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成效得到我国食用菌界第一个院士—中国工程院食用菌领域首位院士李玉教授的高度肯定,并致信给彭清华书记点赞,由此食用菌产业也首次得到了彭清华书记、陈武主席等领导的亲笔批示。这两年先后有《广西日报》头版头条、版面重点稿、《农民日报》头版等多家区内外主要媒体刊登了反映我区食用菌产业提升建设成效的文章。

  近两年,食用菌相关科研院所已相继在龙州、上思、融水、乐业、金秀等地开展野生菌资源的收集评价工作。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收集及评价我区野生菌超过2500份。

  今年8月,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带领100多名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及成员深入上思县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展野生菌野外采集活动,开创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先列,提高了该区食用菌科技人员对野生资源的收集评价水平。

  全区创建了3个“广西食用菌良种培育中心”,扶持建立了玉林市食用菌优质菌种繁育中心;贵港农科所获得建设“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国家农用微生物数据中心贵港基准站”,主要对栽培用食用菌资源收集与鉴定评价;贺州市菌种研究繁育中心正在建设中;扶持建设了田林、柳城、玉林等菌种生产供应基地,保证了菌种质量和供种能力。

  2016年5月,广西科学院历经数年自主分离纯化育成的云耳品种“百云6号”,获得了国家品种认定(证书编号:2016—170),填补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云耳乃至食用菌无本土品种的空白。全区积极开展双孢蘑菇、平菇、黑木耳、金福菇、灵芝、虎奶菇等新特优稀品种的繁育及示范推广工作,2016年试种示范新品种(菌株)2925.42万包,比上年增加78.66%。

  今年3月,荣幸聘请中国工程院食用菌研究领域的首位院士李玉教授成为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得到了院士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野生资源开发、优势原料研发、产业精准扶贫等多方面的建议。2016年5月正式成立广西食用菌学会,凝聚了全区高层次食用菌技术人才,并邀请到李玉院士亲手为学会成立揭牌。

  广西食用菌创新团队获得第二期建设。厅院共建全州县、龙州县等4个食用菌试验站。各地通过产学研攻关、项目牵引等方式持续进行“科技兴菌”活动。

  2015—2016年全区引进试种新品种(菌株)累计超过110个;创新和集成示范推广双孢蘑菇栽培料二次发酵技术、香菇栽培技术、灵芝(竹荪)林下栽培、智能化生产、稻耳(菇)轮作、“秸秆—食用菌生产—菌糠还田”、“种桑养蚕—桑枝屑生产食用菌—菌糠制肥—培肥桑园”、“蔗—牛—菇”等16项先进生产技术和生态循环模式;申请或拥有发明专利技术超过20项。大力开展“科技兴菌”活动,强化技术培训,全区四级联动,深入生产一线年,全区累计开展技术培训近6400期次,培训指导相关人员超过13万人次。

  积极申报地方标准,2015年以来报审报批食用菌生产和加工技术地方标准10多项,《桑枝屑栽培食用菌 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草菇设施化周年栽培技术规程》等6项地方标准获得自治区质监局发布。认证认定食用菌产品“三品一标”近20个。同时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工作,在生产一线宣传推行已发布的相关标准,通过制标推标提升产业。2016年,贺州、桂林、崇左等市依托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新增建设10多个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点,产品品质档次有效提升。在灵川县、东盟区、玉州区扶持3个企业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

  产学研联合攻关,探索试验适合我区食用菌本土栽培基质条件的良方良法,形成了一批利用桑枝、稻草、甘蔗叶(渣)等本土栽培基质种植秀珍菇、双孢蘑菇、杏鲍菇和黑木耳等食用菌的高产高效配方。创新开展芒果枝条、竹枝屑、桉树皮、中药渣等新栽培基质应用于食用菌生产的试验研究10多项。今年8月成功鼓励百色市的合作社首次专业进行芒果枝条的收集、粉碎及销售工作,至今已对外销售芒果枝屑近200吨。通过微信群、qq群等方式,积极搭建原辅料供需对接平台,提高本土栽培基质利用速率和效率,使之“变废为宝”。

  2016年度全区综合利用稻草、桑枝、甘蔗叶(渣)、玉米秸秆、林业下脚料等废弃物共约210万吨,其中利用水稻秸秆约125万吨、桑枝约21万吨,比上年均略有增加。特别是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2016年生产规模超过1.7亿袋,多年来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拥有桑园面积近34万亩的宜州市2016年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420万平方米(折8000万棒),产鲜菇达2.55万吨,产值2.12亿元,利用桑枝8.96万吨;其中桑枝秀珍菇栽培量6000多万棒,占全市总量的75%,新增产值1.25亿元;农民人均来自栽培食用菌收入300元;扶持带动118个贫困户栽培食用菌,平均每户增加收入3186元。

  通过招商引资,大力打造、培育龙头企业,不断提高企业的带动能力,延长了产业链条,致富了一方群众。2016年,全区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达到224个,比2015年的128家增加96家,增加75%。

  积极鼓励广西绿霖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广西仁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基础雄厚、市场成熟的食用菌生产品牌企业创建条件申报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持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培育昭平县天润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天怡公司、天源公司等企业抱团发展、主打区域特色品种的地方企业,增强带动能力、扩大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2016年贺州市天润食用菌有限公司组织带动1057户贫困户参与种植黑木耳或生产务工,实现黑木耳产值5000多万元,此外公司发放当地务工工资700多万元。宁明县红枫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党支部+种植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发展343家农户加盟,遍布全乡13个村(社区),目前合作社带动种植黑灵芝1935亩、茯苓1000多亩。融水县杆洞乡贵田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536户农户种植茯苓1200亩,每户最高收入达到8万元。

  构建“企业+基地(园区)+农户”“直销模式”“订单模式”“批发市场中转模式”“‘拼车’模式”等多种产销新模式,同时积极开发运用“互联网+食用菌”现代手段搞活流通渠道,有效解决了农民在发展食用菌生产中最担心的“销不出”“卖不好”问题,实现了食用菌小生产和大市场的对接,提升了我区产销一体化水平。

  其中广西龙州北部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建设的我区首个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为国内目前单体规模最大、自动化生产程度靠前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今年9月正式投产,将成为该区产销一体化的典范。该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实行统一提供菌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销售、统一年底分红“四统一”,通过直接提供就业岗位、吸纳贫困户扶贫资金入股等形式,将56个常温出菇大棚租给28个合作社,带动周边438户贫困户参与种植秀珍菇、姬菇等食用菌,公司统一回收产品销售,可实现户均收入3万元。

  贺州市积极推行食用菌产销一体化,黑木耳干品统一由发棒公司以保底价每斤25元回收购进行销售。2016年全市回收黑木耳干品181.36万公斤,销售产值9749.52万元,贫困人口年均收入4142.5元。

  2017年预计回收黑木耳干品316.5万公斤,产值15825万元、利润4325 万元,贫困人口年均收入将达到5803元。宜州市积极开展产品促销活动,目前各公司、合作社及菇农销售联络点已达456处,销售业务伸达周边5省及区内各县市,产品销售从过去“本地产本地销”方式,转变为“由经纪人、物流公司协调运送到大都市销售”的流通方式。

  昭平县天润仙回食用菌有限公司于2015年在网上注册“珠海横琴仙回天润”进行网上销售,2016年销售额达到200多万元。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23-2024首页_欧陆注册_平台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